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金融危机第四波,中国能扛住吗?

[复制链接]
查看: 3440|回复: 0

5751

主题

6631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866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1 06:3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和股市正在经历一场大变局,这场变革的关键不是贬值,而是改革。尽管短期来看,改革难免经历风雨,但长期来看,无畏的改革终将换来自由。

而在2013年,管清友就提示中国要直面金融危机风险,成为最早建言的经济学家。如今,变局之下中国经济和股市的路在何方?他的反思同样值得我们借鉴。


经济:进入十字路口,唯有靠改革突围,但难度巨大


《价值线》:中国经济二季度出现复苏,但担心仍在。新兴行业的稳定增长(如电信、电子设备和健康医疗) 没能抵消传统行业,如制造业、房地产和建筑领域持续走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您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向是如何看的?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有多大?


管清友: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周期中。所谓的结构性因素有很种,包括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高增长了30多年,每年GDP的平均增速都保持在9%以上,相比于很多国家,过去30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所有高速增长的经济体都会出现减速,在第三个十年或者第四个十年,这些都是很正常的。


对中国经济而言,我认为导致经济下行最大的结构性因素是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我们的劳动年龄人口以及刚需人口都出现了绝对数量的净下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是缓慢的和长期的,会影响中国经济、房地产。人口结构的变化最主要的体现就是劳动力成本上升,现在的二代农民工也是玩着IPAD、用着智能手机长大的,不可能再像电视剧《外来妹》演的那样,用500块钱的价格让一个工人劳动一个月。这种人口结构和红利的变化也要求我们的制造业必须转型。


短期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后,外需下来了,市场没了,又存在投资过剩,投资效率不高的问题,再加上消费也下来了,所有这些因素在最近几年共同发生,就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局面。


消费的下行和高压反腐有一定关系。首先强调,我们很支持反腐的。在大力反腐之后,有一个现象是集团消费大幅降低了,同时,地方政府行为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政府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懒政怠政。而之前是地方政府竞争的模式,中央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式总结得很到位,叫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


重化工业时代已经结束了,而且是永久性的进入低迷期。房地产行业从过去10年的黄金期进入了白银期,进入一个拐点,即库存消化期,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2008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4万亿投资政策有利于短期经济恢复,但后遗症也在显现,它更加加剧烈了产能过剩和高杠杆情况,而目前就处于这一前期政策的消化期。


尽管经济不景气,但我不认同经济进入大萧条这一说法。萧条的定义是经济出现负增长,我国的经济还没有出现负增长。


现在的情况其实是通胀和通缩并存。尽管从严格定义上讲,我国经济并没有出现通缩,通缩的指标是CPI出现连续两个月的负增长,目前中国不符合。但从PPI角度上来讲,我国PPI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所以,在一般消费品领域没有通货紧缩,但在工业领域早就已经通货紧缩了。


这次的经济不景气周期有多长?与以往不一样的是,之前我们可以通过总需求管理,比如发货币、改革来改善,比如90年代末期的国有企业改革、亚洲金融危机中开拓出口等措施。但如今可以打的牌不多,或者说很少了。为什么这么说,比如开拓出口,现在外需不行了,开拓出口难、再比如国企改革,现在的推进难度远比90年代末要大得多,再比如减税,由于财政增收压力大,目前减税的余地也不大。所以,当前想通过短期的总需求管理来带动经济走出不景气周期已经很难了。


现在国家层面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它的战略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它依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一带一路是消化优势产能,拉动的是当地GDP,对中国贡献的仅仅是GNP(国民生产总值)。其次,一带一路是一个长期战略,需要时间,沿线国家的开拓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还有很多人将经济寄希望于互联网+,我认为这个体量太小,对GDP的贡献太小,其增量远不足以对冲下行的压力。目前看,GDP的贡献主要还是靠二产,东北地区GDP下降很快,说明二产去杠杆形势相当严峻。这是经济结构的问题,调结构很难。


尽管可以打的牌不多,但对于经济复苏,我认为不是无解,而是有招。我的建议是充分学习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当年的经验,按照供给学派的方法给出经济政策。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提出了“振兴经济计划”,一手抓“滞”,一手抓“胀”。里根执政期间,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大为减少,税收大幅降低,同时减少货币供给。而撒切尔夫人所实行的经济政策与里根经济学如出一辙。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针对当时的经济滞胀实行了四个方面的经济政策:一是紧缩货币,抑制货币发行和流通;二是压缩公共开支,控制社会保障制度规模,逐步改革实施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三是减税,刺激生产;四是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


这些方法都值得我们去借鉴,但在中国,每一步实施起来都很困难,考验政府的胆实和魄力。


我们现在很多企业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其实对于我国而言,国企不能私有化,但可以股份化、资产证券化,交给资本市场来解决。但我们现在国企改革走的路却是合并,进一步提高垄断,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是值得商榷的。


同样,金融行业改革门槛很高,想办一个银行、想办一个证券公司很难,这一方面是出于防范金融风险的考虑,但同时也说明我们的监管水平还需要加强。


再说减税,我认为政府应该继续减税,大幅减税。但实施起来也有难度。我国现在是建设型财政,大幅减税的前提需要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彻底的改革。


再有就是进一步放松管制,比如对媒体、舆论、影视文化领域应该减政放权。


总结起来,我认为经济复苏只有靠改革,如果改革不够市场化,不够彻底,减政放权不到位,经济复苏将是遥远和漫长的。因为目前的增量完全没办法对冲传统重化工下降带来的冲击。


必须经历砸机器倒牛奶过程


管清友:现在我们在讨论是否采用进一步量化宽松的办法,目前理论界没有很好的支撑。美国走的是这条路,但美国有美国的优势,美国量化宽松的成本由全世界来承担,而中国QE会引发资产价格进一步泡沫,原来产能过剩产业会继续过剩。汇率贬值的趋势可能会形成共识。


中国宏观经济方面,上半年第二产业仅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比去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可能达不到这个数字,PPI连续40个月负增长。客观上来说,我们现在也到了出清过剩产能的时候。


对于产能出清,国外的经验是快速“破旧”,然后快速“立新”。经济危机的定义就是生产能力过剩的危机,过热之后出现的危机。社会整个需求开始萎缩,市场需要通过危机的方式清理过剩的生产能力。西方当年的经济危机,为了消灭产能过剩,经历了砸机器、倒牛奶的痛苦过程。


但中国更倾向于稳中求进,先慢慢“破旧”,再慢慢“立新”。政策思路是以时间换空间。为保持经济增长在合理区间,即使知道经济要下滑,仍然通过各种方法托住,不使之下滑速度过快,以避免引发社会问题。但经济运行有自身的规律,任何外力,只能延缓,不能根治。


其实,中国在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曾有过破旧立新的成功经验。朱镕基总理主政时期,坚决化解产能过剩,清理债务,尽管短期内造成了下岗潮和破产潮,但在市场出清之后,企业盈利能力和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实现快速恢复,这和目前的缓慢去产能明显不同。


目前看,PPI转正遥遥无期。中国经济可能必须经历一次砸机器、倒牛奶的过程。要容忍短期经济下行和失业率上升,容忍企业破产、倒闭,必要时刻可采取行政手段,以实现强制性的过剩产能和僵尸企业出清。


之前,我们国家还试用通过发展虚拟经济来带动转型升级,但经过此轮股灾后,我们发现这个方法也是不行的,经济复苏的着力点还是要放在实体经济上。


直面金融危机风险


管清友:我们在市场上最早提出应该直面金融危机的风险。现在看,这一风险依然存在,我们必须直面金融危机第四波的风险。中央政治局今年也提出了两个高度重视,一是高度重视经济下行的风险,另一是高度重视局部和体系性风险。


金融危机第一波是2008年从美国银行业开始,第二波开始影响欧洲,现在希腊危机还没有过去。第三波表现在印度、印尼、阿根廷、巴西这些国家外汇市场的剧烈动荡。第四波,会不会出现在美联储加息前后?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伴随着资金外流和货币贬值。而在金融危机中,真正成功的获得调整,然后迅速的摆脱危机的影响,出现转型升级的这种国家非常少,悲观的来讲,几乎很少有国家能够幸免这种全球性的影响,这是国际经济关系当中血淋淋的,也是赤裸裸的一种客观事实。


当前新兴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是本国市场受发达国家影响太大,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资本流出的问题,其实是贸易逆差或缩减会越来越明显。我判断,金融危机第四波肯定还有新兴市场国家。从学术角度来看,中心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候,外围国家出现危机的概率是非常大的。那么新兴市场哪些国家会出现股票、银行或者汇率方面的问题呢?我们当然不希望发生在中国,但中国肯定也在其列,能不能顶得住,考验我们的智慧。


今年的GDP增速会是多少,我认为三季度有一个确定性因素,一个不确定性因素。确定性因素是金融业对GDP的贡献肯定下降,而二季度,金融业对GDP贡献了1.4个百分点。不确定因素就是稳增长的力度到底有多大,批项目有多快,有多少项目能反映在投资上。这两个因素预计一个向上,一个向下,总体看,我认为今年GDP整体应该在6.8%至7%之间。


稍微提一下世界经济,我觉得全球经济比过去几年好一些,欧美经济处在恢复期,但复苏很微弱,很维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这也是我之前提的,对外需不要抱有太大的希望的原因。


股市:去杠杆没到位,震荡加剧、主题投资


《价值线》:股市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救市成功了吗?去杠杆成功了吗?目前市场估值是否回到合理区间?


管清友:股票市场经历此轮股灾后开始进入恢复期,震荡加剧。从居民资产配置的角度来讲,牛市的逻辑还在,但其他的很多上涨逻辑已经改变了。目前,大家对于转型升级的困难会估计的更足,风险偏好明显下降。


市场运行到现在,我认为救市进入到了第三阶段。第一步,这是一个杠杆市,不救后果不堪设想,一定要救,这个大家都知道;第二步,救市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交易层面流动性停滞的问题,这个问题在7月8日也已经解决;第三步则是对交易制度的梳理、修定和改革,这个目前正在进行中。如果从解决流动性危机这个层面来看,救市已经成功了。


但救市的成功绝不代表指数的反转。国家救市不是救指数,也救不了指数。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对抗市场的趋势。


从中长期来看,救市的征程还远远没有结束。下一阶段的核心任务不是救市,而是兴市。应重点从完善市场应急机制、降低市场杠杆水平,维持合理的杠杆水平,加快推进股票注册制改革、完善法律监管框架四个方面推进救市第三阶段任务的实现。


此轮股灾是由去杠杆引发的,虽然我认为救市已经成功,但去杠杆仍然没有到位。所谓杠杆就是融资余额占流通市值比重。从国际水平来讲,我们目前的杠杆水平仍然高于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所以未来的市场仍然会是震荡期。对于杠杆而言,应该维持合理的水平,确保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可控;结构上,应该严格限制游离于监管之外的民间配资、加强对伞形信托的监管、拓宽券商两融业务渠道。最后,对于未来降低杠杆水平要循序渐进、以金融稳定为底线、防范去杠杆引发的金融系统性风险。


再说估值水平。即便经历了大幅的回调,但目前看,两市的估值相对于其他国家的水平肯定还是贵的。这轮股灾的另一个影响还在于把大家的热情打没了,人气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所以,大家无法忍受估值偏离业绩太多,这需要时间去修复。


另外,人民币贬值会引发资本外流,加剧流动性紧张,其次,人民币贬值不利于资产价格。但如果出台对冲的政策,比如降准,那股票市场可能会有交易性的机会。


下半年的投资也只能是主题投资,看不清方向的时候选择休养生息期。热点可以根据国家的十三五规划来发掘。


目前经济还停滞在“无基建不复苏”的阶段,“三驾马车”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投资领域四大块,包括房地产、制造业、基建和其他投资。消费、出口刚刚阐述了,房地产在去库存阶段,制造业在去产能阶段,现在只有靠基建,基建里面靠什么,我认为有几大块,一是“铁公基”、二是环保,三是城市管网建设。这些领域可能会出现结构性行情。


另外,主题投资还包括区域发展,比如西藏板块、国企改革、迪士尼概念等。


人民币:贬值风险可控,近期或降准


《价值线》:人民币汇率近期出现快速贬值,您认为会否引发一场货币战争?人民币走弱该如何解读?


管清友:人民币近期出现贬值,这是对市场趋势的一场确认,从客观上讲,我国外贸顺差在减少,美联储又有加息预期,央行选择一次性快速贬值一方面对抗美元的加息预期,一方面也可以防止资本的外逃。


贬值幅度有多大,我觉得取决于央行的判断,我国是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但本质就是一个管制汇率,合理的均衡汇率水平在哪里,我不清楚,只有央行清楚。但我认为,按外媒所说的贬值幅度在10%是夸张的,人民银行的主观意图是扩大汇率双向波动的幅度,3%-5%的小幅波动是可接受,也是可控的。


但必须提醒的是,央行的意图和市场的趋势有时候是不一致的。所以,目前的关键是不能让市场形成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如果形成贬值的预期就会造成资本大量外流,国内资产泡沫的破裂、房子不值钱了、股票就完了,还会产生流动性危机。


目前来看,我们有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头寸,资本尚未完全开放以及央行在汇率市场强大的干预能力,发生不可控的风险概率极低。但我们也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发生海外市场做空人民币,国内贬值预期形成并加剧,老百姓急着想把钱弄出去这种极端情况,那再多的外汇储备也会被消耗殆尽。


这两天,银行间市场出现了借钱难的情况,所以这时候央行必须强势管住预期。这可能需要政策来对冲,所以我判断,近期降准的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我判断会降准而不是降息,主要是因为中美息差已经收窄,美元还有加息预期,如果人民币降息,息差会更小,会加剧资本流出。


对于经济而言,过去一年,人民币汇率弹性不够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跟随美元连连攀升,而同期欧元日元金砖国家货币皆大幅贬值10%以上,出口压力山大,加剧稳增长压力。这使决策层面临两难:既要宽货币、降利率、降汇率、保增长,又要稳货币、稳汇率、防风险,过去倾向于后者,目前看来,逐步向前者倾斜,下一步可能扩大汇率波动区间,加大人民币弹性,主动释放贬值压力。


所以,我们预计,下半年稳增长的思路也会发生明显转变:从货币到财政,从金融到实体,从降利率到降汇率,从全面到定向。这对增长有利,但短期将冲击资产价格,包括股债汇房。


资产配置:现金为王、跨市场、全资产配置


《价值线》:目前阶段,您对投资者的资产配置有什么建议?


管清友:对于资产配置,我的建议是现金为王、美元为王,多策略、跨市场、全资产配置。


由于稳增长思路发生明显转变:从货币到财政,从金融到实体,从降低利率到降汇率,从全面到定向。这对增长有利,但短期将冲击资产价格,包括股市、债市、汇市和房市。所以资产配置首先应该是现金为王、美元为王。可以买一些银行理财产品避险。


短期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减弱,尽管超预期加息导致美元重现去年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但欧债危机波动、美国经济相对较好的基本面以及欧洲央行的持续量化宽松仍然支持美元维持强势,这意味着美元震荡上行的概率较大。仍然可以大胆配置。


而从债券来看,由于银行的大资金仍然以配债为主,所以中长期来说,建议大家配置短久期、高信用的债券品种。


对于股市,我们认为下半年只有主题性投资机会。


另外和很多人观点不一样,我不太看好港股。很多人认为因为沪港通推进,AH股溢价因素,港股是被低估的。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参照系的问题,为什么不可能是A股被高估。香港是联席汇率制度,同时,香港的金融市场地位正在受到来自深圳和上海的巨大挑战,所以配置港股不一定是正确选择。



延伸阅读
全球市场迎接崩盘时刻的八个迹象


来源:凤凰财经(微信号:finance_ifeng)


7年前,当银行系统危机给全球各大金融市场带来重创时,各国央行们纷纷以“最后贷款人”的身份介入。巨额的私人部门贷款被挪至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与此同时大规模的印钞给了全球经济疗伤的空间。


现在时间已所剩无几。从中国到巴西,央行们已经失去了控制,同时全球经济正趋于停滞。在“超高预期”和“估值纪录不断被刷新”的重压下,股市何时崩溃,这只是时间问题。


富时100指数今年的增长已经被全数抹去,但是有迹象显示事情可能会变得更糟糕。以下为英国每日电讯总结的全球市场迎接崩盘时刻的八个迹象:


1、中国经济减速发展


2008年,中国曾是全球经济的救世主。一项前所未有的刺激计划的启动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激增。促进建设繁荣的各种各样大宗商品需求又带动了石油和资源丰富的新兴市场的发展。


中国经济现在也遭遇发展瓶颈。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这25年里首次跌至7%以下。这可能意味着实际经济增长可能更疲软。



中国GDP增速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采取了数个措施以推动停滞不前的经济增长。在过去12个月,借贷利率已经被从6%下调至4.85%。使人民币贬值是最后的办法,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发展时代正接近尾声。


有数据显示中国7月出口额同比减少了8.9%。而此前分析师预期出口额将减少0.3%,现在看来这是一个重大失误。


中国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危险境地。经过数十年的稳定增长后,房价已经开始大幅下滑。


2、大宗商品价格暴跌


中国经济减速发展已经将冲击波带入了大宗商品市场。跟踪22种大宗商品价格的彭博社全球商品指数跌至本世纪初曾出现的水平。



彭博大宗商品指数


由于石油是全球几乎所有产业和生产需要的燃料,油价是世界经济增长最纯粹的计量器。


全球基准原油价格——北海布伦原油的价格经过今年初小幅回升后已经再一次开始下滑。该油价现在徘徊在多年低位之上——约每桶50美元。



国际油价下滑


铁矿是中国钢铁工业所需的基本原材料,因此它的价格也能够衡量建筑业兴衰。


基准铁矿石价格已经跌至每吨56美元,还不到2014年1月曾达到的每吨140美元的一半。


3、能源部门信贷危机


在全球资本市场曾经大力筹集数十亿美元贷款以为新矿山和油田开发提供资金,而如今这些矿山和油田面对矿石和石油价格低迷很难实现盈利。




随着石油和金属价格暴跌,许多开发项目都在亏损。为支持项目而贷的款现在都石沉大海,偿还之日遥遥无期。


没有谁能比美国页岩油气开采公司获得更真切的感受。暴跌的油价压榨着美国石油开采商的资金。过去五年垃圾债券的最大发行方的其中两家分别是美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商契隆皮克能源公司和美国奥克拉荷马州的石油、天然气勘探生产商契萨皮克能源公司和加利福尼亚资源公司,由于恐慌笼罩着资本市场,这两家公司的债券价值将暴跌。


随着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债务需要进行再融资,信贷危机可能将迅速蔓延至其它产业。


4、多米诺骨牌开始接连倒下


全球经济的支柱现在开始崩塌。消耗大量产品的新兴市场的吞咽能力因货币贬值而被削弱。本应从西方国家手里接过经济增长火炬的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正处于不同程度的混乱状态。


各国央行们都迅速失去对市场的控制。中国股市已经历过动荡,中国被迫出手买入数十亿股票,及时避免了证券市场的灾难发生。希腊股市因该国经济逐渐停滞而陷入动荡,希腊正把玩着“退出欧元区”砝码。


今年年初,投资者们纷纷投资避险货币——瑞士法郎,但是由于1.1万亿欧元量化宽松政策使欧元贬值,瑞士央行被迫放弃为期四年的盯住欧元汇率机制。


5、信贷市场倾翻


随着央行弹尽粮绝,信贷市场将不顾一切地寻求对风险进行再定价。作为英国银行对同业拆借的担心程度的指示器,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在过去12个月稳步上升。这个过程一部分是在为期六年的超级货币刺激政策后朝着正常定价风险的健康回归。然而,随着同业拆借的基本传输系统开始拉紧,未来六年依赖央行资金可能令信贷系统无法应对。



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信贷投资者们通常比乐观的股票投资者们更善于风险定价。在美国,当标普500指数持续增长时,高息债券市场已经开始暴跌。


6、利率冲击


在美国和英国,利率已经被维持在低位长达近六年。美国有望率先行动,可能于今年年底开始把利率从现在的0-0.25%区间往上调。怀揣美元走强希望的投资者们已经开始买入美元。英国有望紧随美国之后上调利率。



比起美国,英国更该加息


MPC委员Kristin Forbes在《每日电讯报》的文章上指出,强势英镑以及人民币贬值之后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更为廉价将导致英国的通胀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维持低位。而在通胀接近于零的情况下,没有理由等到通胀回升到2%之后再开始采取加息行动。等待过长的时间将对经济复苏造成危害,尤其在利率理应上升更快的情况下。不过Forbes也承认,很难预测究竟何时才是最佳的加息时间。


7、牛市持续时间位居纪录第三长


英国牛市已经持续了77个月,这轮牛市始于2009年3月。历史上仅有两次股市增长持续时间比这轮的长。一次是1929年股市大崩盘前夕,另一次是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裂前。



英国牛市已经持续了77个月


英国股市是美国大规模资产负债表扩张的受益方。自2008年以来,美国基础货币已经增长了四倍速多,从约8000万美元增长至超过4万亿美元。股市一直是基础货币膨胀的受益者,现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结束,股市将陷入困境。


8、被高估的美国股市



自1882年以来仅有三次标普5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高于27.2


在美国,标普5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为27.2倍,比历史平均水平16.6高约64%。自1882年以来仅有三次标普500指数的周期调整市盈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分别是1929年、2000年和2007年。


马来西亚引领亚洲货币战第二轮


日本经济第二季度陷入萎缩,正朝着6年来的第五次衰退前进,亚洲似乎开始了一个不祥的旅程。


日本GDP下跌令安倍经济学受到打击。当然,日本经济财政大臣甘利明肯定会搬出一套标准的说辞:他预计日本经济会出现适度回升(日本股市出于更多量化宽松的预期也出现了小幅上涨)。然后是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林吉特继续下跌了1%,达到了17年来的新低,马来西亚股市也出现下跌,马来西亚的崩溃在继续,亚洲货币危机在继续。


令吉兑美元上周跌3.8%。在马来西亚外汇储备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亿美元之后,央行行长Zeti Akhtar Aziz上周四表示需要重建外汇储备。她排除了推行盯住汇率制度或实施资本管制的可能性,而在17年前面对大幅下挫的汇率,马来西亚就是借助这两个举措来应战的。当时,Mahathir 把令吉的贬值归咎于海外投资者,并因索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他进行抨击。


令吉兑美元上周跌3.8%。在马来西亚外汇储备2010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亿美元之后,央行行长Zeti Akhtar Aziz上周四表示需要重建外汇储备。她排除了推行盯住汇率制度或实施资本管制的可能性,而在17年前面对大幅下挫的汇率,马来西亚就是借助这两个举措来应战的。当时,Mahathir 把令吉的贬值归咎于海外投资者,并因当时索罗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他进行抨击。


令吉汇率“走低勾起了人们对于对冲基金1997/98金融危机期间对这种货币的攻击的记忆,”美银美林驻新加坡经济学家Chua Hak Bin上周五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认为不可能实施资本控制措施,但是考虑到马来西亚外汇储备消耗速度之快,我们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令吉周一延续跌势,受政治丑闻、人民币贬值、油价下跌,以及美联储即将加息多重因素的挤压,令吉过去一年累计跌24%,跌幅在亚洲货币中居首。而在Mahathir于1998年9月份实施资本控制前的12个月,令吉累计重挫30%,一些投资者说对历史重演的担心造成资金从马来西亚外逃。


现在来看看中国,离岸人民币显出了进一步贬值的迹象,好在人民币固定汇率稍微上涨,来到了6.3969。上周中国股市出现了两个月来的最大涨幅。最后,国际油价周一下挫约1%,美国原油触手可及六年半新低。


亚洲危机蔓延



日本朝着第五次经济下跌衰退迈进



亚洲的货币危机持续(由马来西亚带领)



马来西亚林吉特兑美元汇率下跌0.9%,至4.1155


马来西亚主要的股市指数开盘时下跌0.4%,报1590.81点。


而美元兑亚洲外汇的走强在持续



之后是中国的开盘


好消息——中国的农民和大妈们又重新加入了杠杆化,上海融资融券规模出现了两个月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增长。


这是认真的。在中国人民币出现微弱升值时,中国的证券似乎出现了小幅下滑。


周一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出现微弱上涨,达到6.3969(周五为6.3975)。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中间价被设定在了周五收盘时0.1%的区间内。



而离岸人民币则继续贬值


最后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继续走低,再次来到了41美元每桶的低点


这样看起来,虽然中国在努力干预人民币以期达到一定的(暂时)稳定,但全球的震荡似乎才刚刚开始。


敬告投资者:为动荡的8月下旬做准备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日前指出,10月联邦基金利率的隐含收益率依旧高涨,因美国相对稳定的经济数据表现盖过了中国人民币汇价贬值对于美联储利率预期前景的冲击。


法国巴黎银行指出:


潜在的联邦基金利率报价过去两周持续攀高,达到15个基点,暗示利率市场动向可能反映了利率在区间内的波动,而非目标利率的上调。


将于本周三(8月19日)公布的7月美联储会议纪要将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投资者希望了解委员会对于加息时点的预判。


旧金山联储主席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周四将在印尼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发表讲话,可能会进一步流露在人民币显着贬值后美联储的想法。


我们依然耐心看涨美元前景,而8月下半月的汇市行情可能急剧震荡。


因人民币意外暴贬之后,市场有关美联储在9月加息的预期有所降温。市场认为中国央行的行动使得美联储在加息方面有了顾虑。目前决策者可能因担忧损害全球经济成长而推迟升息。


周三将公布的美国7月CPI数据将备受市场关注,尤其是核心CPI数据,该数据或进一步改善,为美联储加息添筹码,进而支撑美元走强。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