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看这位中国母亲是如何把一儿一女送进哈佛大学的!

[复制链接]
查看: 3600|回复: 0

5743

主题

6623

帖子

22万

积分

管理员

网站创始人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28635

最佳新人活跃会员热心会员推广达人宣传达人灌水之王突出贡献优秀版主荣誉管理论坛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9-16 12:49: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园子在美国华人家长圈里属于“偶像般的存在”,因为她的女儿和儿子分别于2010年和2012年考入哈佛大学。这位“哈佛妈妈”的教育思想也堪称“以道御术”的典范。


从“清华学霸”到“哈佛妈妈”

谈及成长经历,园子不谦虚地称自己曾是“一枚学霸”,甚至“嘲笑”子女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轻松考第一。园子本科和硕士都就读于清华大学,先生是大学同学。1990年赴美读博后,留在美国生活。


园子写过一篇文章,在华人家长圈和国内的留学生家长圈中广为传播,题目是《做最好的自己,让哈佛去挑吧》。这几乎概括了她育儿的核心理念。用她的话说,“如果我有老三,我可能还用同样的理念养育他,但能不能上哈佛完全不敢保证”。


园子认为,美国高校录取学生时,除了关心念书能力,还考察该生“是个怎样的人”。作为一名“接受了那个年代的中国能提供的最精英教育的人”,园子反思,应试教育一门心思冲高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旦离开了学校既定的轨道就会发现,要做大事还要有锁定目标的眼界和百折不挠的坚毅。即使做个平凡快乐的普通人,也要有为人处世的智慧。”园子说,品格和个性是有关人生走向的真正决定性因素,而这些恰恰是高分无法保证的。“


当女儿被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哈佛同时录取时,园子给女儿的建议是,如果去MIT,就挑个文科专业;如果去哈佛,就选些理科课程。有人对她专挑“薄弱学科”的建议十分不解,她的解释是,MIT的理科课程设置本就很扎实,哈佛文科也很强,她希望女儿在本科阶段接受“通识教育”,文理都学点,更加平衡。


最终,两个孩子都选择了理科专业。园子告诉记者,儿子研究生阶段想读法学院,或许会去从政。但在她看来,儿子现在定下今后的发展之路还为时过早,“小孩子嘛,志向今后一定会变。我的原则是18岁后就不管了”。

中西结合的家庭教育

园子的家中三代同堂,“中国化的教育理念”主要由家中老人“灌输”。据园子的儿子回忆,姥姥姥爷总是告诉他们“先苦后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与西方随时享受生活的理念不同。


虽然园子谦虚地表示,孩子思维中的中国理念主要依靠家中长辈的耳濡目染,但她实际上很早就用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建立孩子们的处世哲学。她告诉记者,自己在孩子上初中时就鼓励一双儿女独自去探索和把握事情的尺度。


园子认为辩论是很好的训练,他的儿子也表示从辩论中得到的收获最多。因为在辩论之前,必须对正反两方都做准备,“这就训练孩子从两方面看问题,而且都要看得尽量全面”。


作为和先生双双从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园子的育儿理念中不仅有知识分子的理性,也有美国式的放手。她的家中没有家长制的气氛,环境非常平等,有什么事情需要决定的时候,恨不得一人一票来决定。


“美国名校关注的素质比如正直、创造力、领导力、激情、坚定,都能让孩子受益终生,比简单的提高分数和堆积各种课外活动的小时数更有意义。” 园子说,自己孩子小时候“爬藤”的压力还没那么大。“初中之前没有拼命学习,到高中才有为上大学做准备的意识。”


园子说,对分数和素质的不同侧重不仅存在于中美之间,在美国国内也“阴魂不散”。比如美国华人子女多的公立学校,对学业的要求更高,压力更大,让孩子没有精力投入到感兴趣的业余活动中。而当园子的儿子转学到私立学校后,她才发现,私立学校限制的是最高的选课数量,也不排名次。

言传身教胜过刻意培养

在园子眼中,成功的人生不是功成名就,而是“自己高兴,让身边人也高兴。”这样的理念在她身上发光,也成为子女的财富。


园子说,她和先生都不是关上门过小日子的人,“社区里的事,我们都爱搀和。我们从小给孩子的环境也是这样的。”她对孩子的要求是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意识。她并非基督徒,因为作为理科生“很难相信真有上帝”,但她特别接受教会提倡的“与人为善、帮助他人”等理念。


园子的儿子曾在童子军活动中克服了胆小怯懦的弱点,找到了“更好的自己”。随着对活动的不断投入,他获得了童子军最高荣誉“雄鹰奖章”,并作为组委会成员,筹办即将在美国举行的世界童子军大会。


这些社会活动增加了他们在名校眼中的吸引力。但在园子看来,重要的不是“手拉手”活动和童子军本身,而是她的子女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的投入、专注、坚持、热情和领导力。


总有家长向园子请教如何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园子说,其实没那么复杂。她告诉《青年参考》,自己的孩子可以随时邀请小伙伴到家里吃东西、玩耍、过夜,不需要请示家长。这种“自作主张”就与领导力息息相关。


“向别人开放你的家、你的心,不怕吃亏,这就是领导力。”园子笑称,领导也不是自封的,一定是别人愿跟你玩、信任你、亲近你、周围有一群朋友,你就很易成为一个领导,“领导力不是嘴皮子多么利索,一呼百应多么威风,而是很实在的东西。”

不做急功近利的家长

自女儿和儿子先后进入哈佛后,很多家长向她取经,而她并没主动介绍经验,“因为不喜欢这种风气”。


儿子读高中时,和家人去中文学校介绍童子军,有六七百名学生的中文学校就来了十几个人。等儿子被哈佛录取后,又去做童子军讲座,来了近二百人。同时,身边华人家庭子女加入童子军的人数迅速增长。


提及这些现象,园子挺着急,她担心家长们没有理解童子军之于她儿子是兴趣、是激情,是从头开始参与、坚持不懈完成,并收获成功的经历。她告诉《青年参考》,简单地认为“加入童子军,获得荣誉称号,就能进哈佛”的观念并不正确。


园子说,自己讲不出进哈佛的秘诀,这样的秘诀也没有价值。让孩子做喜欢的事、然后全心投入地从头做到尾,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成长和变化,才最重要。


儿子高中毕业前,老师让班里的同学写下来遇到困难时最愿找谁帮忙,园子的儿子得票最多。这让她和儿子都特别骄傲。


“儿子是10年级转入这所私立学校的,与其他同学从小一起长大不同,只和他们相处了3年,却赢得了大家的信任,这比考试获得好名次更令我欣慰和自豪。”园子说,这就是她眼中儿子的最优秀之处。


服务华人社会,打造交流平台,架设中巴新友谊金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热门图文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CopyRight 2016 巴新中文网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2021023911号-1  技术支持:金纯.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